诗人大全

  • 《生查子(寿魏制干·九月十九)》

    【作品介绍】朔雪落吴天,从风渡溟渤。发生于公元208年的赤壁大战,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,人们登临赤壁,无一例外地会缅想起这段往事。这场大战是由东吴周瑜指挥而击败曹操的,苏东坡《念奴娇·赤壁怀古》“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”,也还是在赞美周郎。到了元代,民间的三国故事流行,诸葛亮在大战中的神机妙算和丰功伟绩于是深入人心。⒂遄:速也。我如今上路途,你听我再嘱付。则要你抚恤军卒,爱惜军户,兄弟和睦,伴当宾伏。从今一上,有的文书,申到区区,再也不用支吾,你跟前、你跟前敢做主。

  • 《贺新郎(弹琵琶者)》

    【作品介绍】挂雕檐一轮宝镜,明闪闪映珠箔万叶光晶。舞翩翩九苞迷青琐,娇滴滴半夜“烛光低映珠鞴丽,酒晕徐添玉颊红。”颈联折归现境,续写西楼宴饮:烛光低低地映照着穿着盛装的女子,衬托得她们更加俏丽;酒晕渐渐扩散加深,使得她们的玉颊更加红艳。两句意境温馨旖旎。由于有颔联饱含悲慨的抒情在前,这一联所透露的便不是单纯的沉醉享乐,而是透出了无可奈何的悲凉颓放情绪。诗人醉宴西楼,置身衣香鬓影之中,只不过是为了缓和精神的苦闷而已。(...)烛底凤钗明,水溅溅,

  • 《雨中出诊》

    【作品介绍】别后莫教音信杳。叹光阴、初自来堪笑。画角谯门,槐溪归路,正是(...)关于这首诗的写作时代,因诗中所写皆周文王、周武王之事,故东汉郑玄的《诗谱》误以为是文王、武王时之诗。朱熹《诗集传》则将它断为成王、周公以后之诗。《史记·周本纪》谓周武王死后,“太子诵代立,是为成王。成王少,周初定天下,周公恐诸侯畔(叛)周,公乃摄行政当国。周公行政七年,成王长,周公反政成王,北面就群臣之位。兴正礼乐,度制于是改,而民和睦,颂声兴。成王既崩,太子钊遂立,是为康王。康王即位,遍告诸侯,宣告以文、武之业以申之,作《康诰》。故成、康之际,天下安宁,刑错(措)四十余年不用。”《大雅·文王之声》所言皆追述周文王、武王先后迁丰、迁镐京之事,又最后一章点出“诒厥孙谋,以燕翼子”,这“子孙(...)日边消息空沈沈。画眉楼上愁登临。愁登临。海棠开后,望到如今。(许达云)那王仲宣别也不别,竟自去了,有这般傲慢的,可知道荆王不肯用他!(诗云)一片雄心大似天,可知不肯受人怜。今朝身佩黄金印,才识登楼王仲宣。(下)

  • 《郡斋水阁闲书 自悟》

    【作品介绍】造成春夏秋冬酒,醉倒东西南北人。若是空心吃一盏,登时螫的肚皮疼。小可人是个卖酒的,在此开着个酒店,但是南来北往经商客旅。做买做卖,推车负担,都来我这店里吃酒。我这酒店,十分兴旺,是这牛员外的酒店。他闲常不来,一个月便和我算一遭帐。昨日着人来说,今日要来与我算帐。我打扫的酒店干净,看有甚么人来?小可人牛璘的便是。自从亭子上,与大姐做生日去,见了那个先生,他着我跟他出家去,不知怎生,这几日睡里梦里,但合眼便则是见那个先生。先生道是:咦!牛璘,跟贫道出家去来。吃他也缠的我慌也。我这里开着个酒店,多时不曾去算帐,一来算帐,第二来就躲那先生去。说话中间,可早来到也。店小二!员外来了也,有请。我这几日不曾与你算帐。员外一向不曾算帐,今日可算一算帐。买米十五石,使银十五两二钱七分半。住,我且不与你算帐。你把那前后门都与我重重叠叠的关闭的牢者,休放一应闲杂人来,我这里坐一坐。酾一瓶好酒来,我自家吃几钟。员外且不算帐。要吃酒呵,有干榨酒,听的员外来,我就倒上一桶凉水。我关门就酾酒去。我把这前后门都关闭了,我回他话去。员外,前后门都关闭了也。员外,酒在此。你去,我自家吃几钟。理会的。贫道铁拐李岳是也。有牛璘在店肆中算帐,他那里是算帐,他则是躲贫道。可早来到也。他这门更关着,则道贫道人过不去。这里不显神通,那里(...)“莫自使眼枯,收汝泪纵横。眼枯即见骨,天地终无情!”这是杜甫劝慰征人的开头几句话。本来中男已经走了,他的话不能讲给他们听。这里,既像是把先前曾跟中男讲的话补叙在这里,又像是中男走过以后,杜甫觉得太惨了,一个人对着中男走的方向自言自(...)感情真挚(...)颈联回忆往事,感叹身世,还是没离开这个“悲”字。诗人送走了故人,思绪万千,百感交集,不禁产生抚今追昔的情怀。“少孤为客早,多难识君迟”是全诗情绪凝聚的警句。人生少孤已属极大不幸,何况又因天宝末年动乱,自己远役他乡,饱经漂泊困厄,而绝少知音呢。这两句不仅感伤个人的身世飘零,而且从侧面反映出时代动乱和人们在动乱中漂流不定的生活,感情沉郁,显出了这首诗与大历诗人其他赠别之作的重要区别。诗人把送别之意,落实到“识君迟”上,将惜别和感世、伤怀融合在一起,形成(...)

  • 《开元九诗书卷》

    【作品介绍】道真至蓬莱阆苑,做下部自然集,早则是虚无篇,愿心满。 端正好冬至佳节,在家中和亲人一起欢度,才有意思。如今远在邯郸的客店里,将怎样过法呢?只能抱着膝坐在孤灯前,在静夜中,惟有影子相伴。这一句与“何当共剪西窗烛,却话巴山夜雨时”有着异曲同工之妙,都是采用虚写的手法,在静夜中,抱膝坐在孤灯前,想象着和亲友一起欢度佳节的情景。真是“每逢佳节倍思亲”呀!第一句叙客中度节,已植“思家”之恨。(...)⒂遄:速也。从全诗章法看,分指双方较合理,但又绝非忧乐对照。“极宴”句承写“洛中”各句而来,自然应指豪权贵。主人公本来是因生命短促而自寻“娱乐”、又因自寻“娱乐”而“游戏”洛中的,结句自然应与“娱乐”拍合。当然,主人公的内心深处未尝不“戚戚”,但口上说的毕竟是“娱乐”,是“游戏”。从“斗酒”、“驽马”诸(...)

  • 《从韦二明府续处觅绵竹》

    【作品介绍】我已经很衰老了。平生曾经一同出游的朋友零落四方,如今还剩下多少?真令人惆怅。这么多年只是白白老去而已,功名未竟,对世间万事也慢慢淡泊了。还有什么能真正让我感到快乐?我看那青山潇洒多姿,想必青山看我也是一样。不论情怀还是外貌,都非常相似。这首诗沉稳平淡,风格朴质,包含着诗人对爱国民众英雄的崇敬心情。父亲,你只是搭救你儿咱。儿也,我舍了半个家当,好歹搭救你。你这般受苦,目下怎生得个自在?父亲,我得做个甲头,便得自在。你便怎生得做甲头?父亲,你与他些钱物,买这甲头与孩儿做,您孩儿便得自在。哥哥,这个是我的孩儿。我与你些钱物,把这甲头卖与我孩儿做罢?这里街上没有卖甲头的。罢也!只要银子,你有十两银子与我,我就今日卖与汤哥做了甲头,我替他当夫役。众夫役,快做工。孩儿,你放心,我好歹救你。但总要拿住侯兴这贼奴,方得称心也。这首词韵高而情深,含蓄又发越,可以说,兼有婉约(...)

  • 《子龙求烟雨轩诗口占绝句二首 其一》

    【作品介绍】开始从多景楼的形势写起。自“江左”而“古徐州”,再“连山”,再“危楼”,镜头由大到小,由远到近,由鸟瞰到局部,最后大特写点题。这本来是描写景物常见的手法,陆游写来却更加具有特色。他选择滚滚长江、莽莽群山入画,衬出烟云缥缈、似有若无之产矗立着的一座高楼,摄山川之魄,为斯楼之骨,就使这“危楼”有了气象,(...)楚昭王、御弟、夫人、太子上船,却如何了?公子重耳由于受骊姬的陷害,在晋献公在世时流亡国外。公元前651年,晋献公去世,晋国无主,秦穆公派使者到重耳处吊唁,并试探他是否有乘机夺位的意思。重(...)鸾舆三顾茅庐(...)

  • 《寒食夜(恻恻轻寒翦翦风)》

    【作品介绍】对于这首诗的主旨,《毛诗序》以为是赞美“文王之化行乎汝坟之国,妇人能闵其君子犹勉之以正也”;汉刘向《列女传》更附会其说,指实此乃(...)下片以乘槎故事叙说别情。《博物志》载:近世人居海上,每年八月,见海槎来,不违时,赍一年粮,乘之到天河。见妇人织,丈夫饮牛,问之不答(...)诗的一、二句以议论入题,针对人们(...)《序》说明作者是谭国大夫,而姓氏、经历和生活年代无从稽考。谭国在今山东济南市东南,对照《鲁颂》“遂荒大东”,那一带地区当属大东。从诗义看,他是东方旧国的大夫,因诗中的思想和情绪,绝对不可能产生于姬姓各大封国的当权派。他对“西人”的对立情绪,正反映了征服者的周王朝与被征服的东方旧国统治阶级的矛盾;他的地位下降,使他发出同情人民的不平之鸣,从而也反映了西周统治阶级与被征服国人民的矛盾。有人说这是一首民歌,这个论断是不对的,这是士大夫创作的用雅乐演唱的歌诗,不是用土乐演唱的民歌。

  • 《和李天麟秋怀五绝句 其四》

    【作品介绍】上片是这位少妇从闺中往外看所见到的景象。暮春时节,一阵微雨过后,几点凋残的花朵因被雨水沾湿在花枝上,所以还没有随风飘落,似乎是留恋这美好的春光,依依不忍离去。淡淡的斜晖,透过一带疏篱把她最后的光辉洒向大地,也洒向残红。光和色的交映,这暮春、残红、黄昏、落照,对于这位忍受着青春消逝与闺房寂寞的少妇,是一种敏感的刺激;不能不(...)半销檀粉睡痕新。背镜照樱唇。临风再歌团扇,深意属何人。⑵白玉:白色的玉。亦指白璧。(...)欢乐居他乡,骨肉诚何益!

  • 《送福建张比部》

    【作品介绍】离多最是,“携箩驱出敢偷闲”,首句发问,一“敢”字道出卖菜老翁的无可奈何。二句对不敢偷闲的原因未作回答,而直写“雪胫冰须惯忍寒”。雪胫,指被埋于雪中的小腿;冰须,结着冰的胡须。前者极写雪之深,后者极写天之寒。而一“惯”字把卖菜老翁饱经风霜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。无论雪再大,天再寒,卖菜老翁总是要挑着箩筐,走街穿巷,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,饱尝了生活的艰辛。卖菜老翁天生并不是这样一副苦命,当然他也想坐在温暖的屋里和亲友围炉畅叙。三句再问,四句不作正面回答,而用“忍寒”、“忍饥”作比较,一个“犹可”,一个“难”,个中原委,无需多说,读者自(...)起首四句写自己携着手杖登上高楼,只见夜空星斗下垂,江面宽广无边,波涛万顷,月光流泻在蒙着烟雾的洲渚之上。“扫尽”三句,是说江风极大,将天上浮云吹散,江面因风大而无人乘舟夜渡。沉思间又见雁儿飞落在芦苇深处夜宿,并由此引起无限感触。其实在这首诗中,他的思想有过一段起伏变化。在开头,他看到一阵横风横雨,直扑进(...)

热门诗词

热门名句

朝代诗人

热门成语